• RSS订阅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网站公告

医美乱象丛生,专家痛斥:医美并不是一种消费?

时间:2021/3/13 22:45:00  作者:搜狐健康  来源:搜狐  查看:7979  评论:0
内容摘要:医美行业乱象,江苏常州:整形机构人员讲述事发经过|正点财经出品 | 搜狐健康作者 | 蒋力编辑 | 袁月“医疗美容是不是一种消费?”3月8日下午,在一场以“强化医美行业自律 科普提升消费认知”为主题的圆桌论坛上,中华医学会整形外科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副院长栾...

 医美行业乱象,江苏常州:整形机构人员讲述事发经过|正点财经

医美乱象丛生,专家痛斥:医美并不是一种消费?

出品 | 搜狐健康

作者 | 蒋力

编辑 | 袁月

“医疗美容是不是一种消费?”3月8日下午,在一场以“强化医美行业自律 科普提升消费认知”为主题的圆桌论坛上,中华医学会整形外科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副院长栾杰首先抛出了这样一个问题。

近年来,中国“颜值经济”迎来了爆发式增长。赛迪咨询数据显示,2019年医疗美容诊疗人次突破1000万,同比增长34.29%,连续三年保持这样的高速增长。与之相对应的是,因医疗美容导致毁容的投诉记录平均每年逾2万起,甚至医美导致的死亡事故也在不断发生。

圆桌论坛上,栾杰对医美行业存在的一些乱象进行了严厉痛斥。

医美乱象丛生,专家痛斥:医美并不是一种消费?中华医学会整形外科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副院长栾杰

乱象一:把医美定义成一种消费,淡化医疗本质

在医美产业繁荣的另一面,我们可以看到,医美机构“追逐暴利”成为了行业普遍现象,一些医美机构将医美定义一种消费,把患者称为“顾客”,刻意淡化医美行为的医疗本质,使行业面临诚信危机。

“一定要从医美总体的架构设计上,把‘医美是不是消费’这样的定义搞清楚。”栾杰说。医美行业乱象丛生,迫切需要我们追根溯源,回到医疗的本质上来考虑问题。

栾杰指出,医疗的本质是一个非常不稳定的结果,本身具有非常大的未知性。“人类对自己、对科学是相当不了解的,没人会说患了癌症一定能给治好,也不能保证医美手术一刀下去就能变成照片上看到的一样。”因此,医学本身的特点就区别于其他所谓的消费,“把医疗美容定义为消费,把它和其他消费品和商品放在一起,对公众来说是一种非常大的误导。”

栾杰认为,医疗是一个特殊的行业,如果要把它定义为消费,那也是非常特殊的消费。从消费者层面来说,“患者”不应该被称为“消费者”;而在从业者层面来说,从业者是“医生”,而不是“老板”,“医生是个大夫,要治好病,或者达到我们求美者的一个要求,并从医疗的角度实现他的目标,这是医生的主要责任和义务。”

乱象二:心内科、骨科医生短期培训成整形医生

搜狐健康了解到,原卫生部在2002年发布的《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第19号令)中明确规定,负责实施医疗美容项目的“主诊医师”须为“执业医师”,其中提到执业医师须“经过医疗美容专业培训或进修并合格,或已从事医疗美容临床工作1年以上”。

但是,由于医疗美容需求日益高涨,加上医美医生缺口巨大,越来越多的非整形外科医生,如心内科、骨科医生等也在短期培训后转到了吸“金”的医美行业中来。

对此,栾杰分享的经历令人触目惊心:“那天我们要办一个学习班,我说先摸一个底,首先参加这个学习班不能是没有医生资质的人,所以我们要求把所有报名医生的执业证书、资格证都上传,上传以后,把我吓了一跳,我一看这里面有开大肠的、开胃的、做骨头的,做什么的都有……”

在这样的背景下,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研究中心主任肖苒在此次两会上提案,呼吁建立规范的医美人才培训体系和专科医师制度。她指出,医美产业的发展导致对相关专业医生的需求大增,从业队伍中非正规医生数量远远大于正规医生,这些医生没有经过严格的专科培训,专业技能参差不齐,极易发生医疗事故,给人民群众带来危害。

乱象三:科普成医美机构和医生营销新手段

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推进我国医美行业健康向上发展过程中,不仅要以严格的标准规范行业供给侧,还应广泛做好医美消费者的科普教育。只有广大消费者具备识别医美信息的能力才能避免误入医美消费陷阱。而另一方面,消费者医美素养的提升,还有利于倒逼整个行业向着更规范、更阳光的方向发展。

然而,栾杰注意到,医美科普现在成了某些机构和医生营销的一种手段。“科普与营销挂钩,充斥了大量伪科学。换句话说,这不是科普,是圈套,通过‘科普’的形式让你产生消费的欲望。”栾杰痛陈行业乱象,“我们缺科普吗?一打开百度,名词多的是,弄得天花乱坠,而不是怎样把深奥的科学知识用通俗易懂的话语传递给大众。”

栾杰建议,做好医美科普不在于加大宣传、增加渠道,而是怎样减少营销、精心策划的“科普”,真正为大众提供所需要的科普。

相关阅读:

3月8日,互联网医美平台新氧正式发布中国医美行业首个科普避坑指南。《指南》在专家指导下,按照医疗美容消费前中后三个流程,梳理了获取信息、机构查验、医生选择、消费认知局限、药品仪器合规、贷款推荐、签署协议等八大方面的25个医美常见陷阱,并提出了规避陷阱的建议,帮助求美者树立正确医美观:医美有风险,求美需谨慎。

25个医美常见陷阱具体包括:

网上信息获取易,但信息不对称依然存在。

低价低质量服务损害消费信心。

“熟人”介绍网络盘根错节,风险系数难定。

不正规的转诊渠道,撑起医美江湖半壁江山。

刷单的医美,坑人的黑产。

装修好不一定合法,无证医美机构或占行业86%。

假医生挂羊头卖狗肉,手术效果难保证。

相关学科转行医美,医生来头大但却是生手。

医生资质只是底线,选择还需参考口碑及手术量等。

“幽灵手术”法律空白,海外手术维权困难。

所谓轻医美,风险并不轻!

供应链与需求错配,用低价掩盖技术的落后。

单纯比价无参考价值,便宜无好“服务”。

偷换专业概念,生活美容也敢做医美。

转诊渠道线上化,信息安全难保障。

假概念横飞,恶意制造信息不对称。

包装专业词汇,忽悠消费者收缴“智商税”。

未经审批药品,换个中国名字继续卖。

手术作业不规范,实施麻醉竟听消费者意见。

过度吹嘘隆胸技术,营销自体脂肪隆胸无结节概念。

审美认知一致化,避免千篇一律的流水作业。

专利创新疗法满天飞,轻松一查都假的!

高利贷伪装合法医美贷,洗劫求美年轻人。

强行筑起专业壁垒,为效果不佳找借口。

手术失败后威逼利诱,大事化小小事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