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SS订阅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网站公告

2020重点城市消费图谱:沪京渝总额破万亿 青岛成“北方之光”

时间:2021/3/30 20:24:27  作者:搜狐城市  来源:SOHU网  查看:6826  评论:0
内容摘要:原标题:2020重点城市消费图谱:沪京渝总额破万亿 青岛成“北方之光”2020年,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格局下,中国外贸展现出强大韧性,全年进出口总额创历史新高,成都、郑州、合肥等中西部内陆城市表现亮眼(详见《2020重点城市外贸排行》)。然而,...

原标题:2020重点城市消费图谱:沪京渝总额破万亿 青岛成“北方之光”

2020重点城市消费图谱:沪京渝总额破万亿_青岛成“北方之光”

2020年,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格局下,中国外贸展现出强大韧性,全年进出口总额创历史新高,成都、郑州、合肥等中西部内陆城市表现亮眼(详见《2020重点城市外贸排行》)。

然而,内循环的关键动力——消费,却没能取得同样的好成绩。2020年,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下文简称社零总额)391981亿元,同比下降3.9%。按消费类型统计,商品零售下降2.3%,餐饮收入下降16.6%。

国内重点城市的消费“成绩单”,更是有喜有忧。49个重点城市中,只有上海、重庆等13个城市全年增速成功转正,北京、深圳等19个城市增速跑输全国。

双循环新格局下,消费正变得越来越重要。而中国重点城市的消费潜力,还有待进一步挖掘。

-01-

上海北京重庆社零总额超万亿

深圳武汉等10城档位下滑

搜狐城市以4个一线城市、15个新一线城市和30个二线城市为样本,统计了各地2020年社零总额。目前,49个重点城市中仅有保定尚未公布该项数据,其余城市均有数可查。

2020年,社零总额位居前十的城市分别是上海、北京、重庆、广州、深圳、成都、苏州、南京、武汉和杭州。其中,社零总额超过万亿的城市仅有上海、北京和重庆,这3城的总额占全国的比重就达到10.57%。广州社零总额超过9000亿,深圳和成都超过8000亿,苏州和南京超过7000亿,武汉超过6000亿,杭州超过5000亿。

前十城中,深圳、武汉和杭州都经历了档位的下滑。深圳从2019年的9000亿档掉至8000亿档,武汉从7000亿档掉至6000亿档,杭州从6000亿档掉至5000亿档。

2020重点城市消费图谱:沪京渝总额破万亿_青岛成“北方之光”

前十城之后,位居5000亿档位的城市还有泉州、青岛和郑州,位居4000亿档位的是西安、合肥、长沙、济南、宁波、福州和沈阳,位居3000亿档位的有东莞、天津、温州、佛山等9个城市,位居2000亿档位的有无锡、烟台、金华、南昌等12个城市,位居1000亿档位的有惠州、太原、兰州等6个城市,不足1000亿元的只有珠海。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重点城市中,与深圳、武汉和杭州一样经历了档位下滑的还有7个,分别是西安、长沙、哈尔滨、天津、东莞、无锡和长春。而档位升级的城市,则是一个都没有。

从社零总额的排名来看,有几个城市颇为令人惊讶,那就是泉州、天津、佛山和无锡。泉州GDP排名在全国20名左右,但社零总额却几乎冲进前十,这主要来自于其强大的制造业和网络消费。2020年,泉州网络零售额达到2574亿元,几乎占其社零总额的一半。颇具规模的服装生产集群与高居前列的淘宝村数量,成为其强大支撑。而同样作为GDP20强城市的天津、佛山和无锡,社零总额却遗憾垫底,在提振消费方面还有很大空间。

-02-

上海重庆等13城增速成功转正

武汉天津等6城增速低于-10%

梳理完重点城市的社零总额,我们再来看看它们的增速。

2020年,受疫情黑天鹅影响,大部分重点城市消费增速都不甚理想。49个重点城市(除保定)中,增速转正的只有13个城市,从高到低分别为贵阳、合肥、南昌、厦门、青岛、重庆、济南、南京、常州、福州、上海、南通和廊坊。其余35个城市增速均为负,其中还有19城跑输全国(-3.9%)。

上海是一线城市中唯一一个增速转正的城市,这得益于其推出的一系列促消费举措。从去年5月起,全市范围的消费活动覆盖了各大主要时间段——5-6月举办首届“五五购物节”,线上线下消费额超5000亿;此后陆续推出金秋购物旅游季、拥抱进博首发季、网络购物狂欢季、跨年迎新购物季等四大主题1200余项活动,狂欢持续整个下半年。

2020重点城市消费图谱:沪京渝总额破万亿_青岛成“北方之光”5月4日晚,上海“五五购物节”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启动。当晚,上海地区消费支付的实时金额,在4分钟内就突破了1亿元大关。

同时,上海大力发展首发经济,新设首店909家;国际知名品牌首店、旗舰店大量入驻步行街;举办全国首个夜生活节,发布12个地标性夜生活聚集区,新增2条周末限时步行街;成立电商直播联盟……种种举措不仅解决了复工复产的燃眉之急,也彰显了上海打造国际消费城市的智慧和能力。

贵阳是重点城市中消费增速最高的城市(6.6%),这与其近年来实施的“百场千店万铺”建设行动密切相关。据不完全统计,2018-2020年贵阳新增中高端大卖场21个,引进老佛爷百货等西南地区首店2个,宜家家居等贵州首店50多个,喜茶等贵阳首店131个。此外,贵阳还举办了2020贵阳进出口商品网络交易会、跨境电商体验消费周等线上线下跨境购物促销活动,全年网络零售额同比大增121.8%,势头强劲。

合肥和南昌也是消费增速较为亮眼的城市,均超过3%。其中合肥与贵阳十分类似,近年来众多知名商家、大型商业设施、特色商业街相继入驻和建成,还举办了合肥欢乐购物节、瑶海直播带货等特色活动,线上线下双管齐下。南昌的乡村消费和网络消费保持高速增长,去年乡村消费同比大增126.6%,网络销售额增长36.7%。

全年增速为负的城市中,除了疫情风暴眼武汉(-20.9%)之外,天津、中山、大连、哈尔滨和佛山的增速也较低,均低于-10%。虽然天津也实行了一系列促消费措施,但其近年来经济下滑严重,去年受疫情影响又较大,消费与经济发展同步下滑。东北城市亦是如此,除大连和哈尔滨之外,沈阳和长春的增速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佛山和中山是传统的外向型经济城市,去年受疫情影响明显,消费增速较低。

-03-

南京等13个南方城市排名上升

沈阳等8个北方城市排名下滑

从各大城市的排名变动情况来看,共有14个城市排名上升,14个城市下滑,还有20个城市名次未发生变化。

其中,增速较快的贵阳、合肥、南昌、青岛、福州上升3位,厦门、南通、宁波上升2位,南京、东莞、温州、常州、绍兴、惠州上升1位。这14个城市几乎全部位于南方,仅有青岛一个北方城市。

早在去年3月,青岛就出台了《激发消费潜力促进消费增长行动计划》和“2020青岛百日万店消费季”活动方案。一系列活动有效激发了青岛的消费活力,消费升级类商品增速喜人,新能源汽车、可穿戴智能设备等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28.9%、23.9%。

排名下滑的城市同样有14个,其中沈阳、石家庄下滑4位,长沙下滑3位,哈尔滨、天津、佛山、台州、南宁下滑2位,武汉、郑州、徐州、嘉兴、长春和太原下滑1位。这14个城市中有8个北方城市,占比约达60%。其中沈阳、石家庄和长沙过去一年的增速虽然不算太低,但由于前后城市社零总额相差不大,被成绩较好的合肥、青岛、贵阳等城市超过,也在情理之中。

此外,消费十强城市格局稍有变动,武汉因增速过低被南京反超。而这两个城市2019年的社零总额差距超过600亿元,“满血复活”的武汉能否在2021年重新反超,也是值得期待。

不过,南京过去一年的表现也确实可圈可点。早在去年3月初,南京就率先推进餐饮企业恢复堂食,领导带头堂食,引导市民走出家门、放心消费。此外,南京也是最先一批发放消费券的城市,还举办了1000多场促消费活动,打造了18个夜间经济集聚区、15家网络直播基地,带动超3000家中小商户开展直播带货。这一系列措施不仅助力南京实现正增长,也拉近了与苏州的差距。

-04-

沿海城市服饰化妆类商品增速较高

内陆城市汽车类商品增速居前

梳理完各大城市的社零总额、增速和排名,我们再来看看它们的消费结构。

疫情影响下,大部分重点城市的餐饮收入都有明显下降,其中北京(-29.9%)、西安(-20.7%)和长春(-20.7%)同比增速更是低于-20%。而重庆(-0.2%)、合肥(-1.6%)、兰州(-3.5%)、厦门(-4.3%)情况较好,增速都在-5%以内。南通是公布了该项数据的城市中成绩最好的,增速达到7.3%,这或许与其受疫情影响较小以及领导较早带头下馆子有关。

与餐饮截然相反的是,大部分城市饮料、烟酒类零售额都呈现正增长。天津社零总额虽然增速较低,但其饮料类零售额增长了2.5倍,西安(70.1%)、东莞(60.8%)、北京(49.7%)、沈阳(48.7%)等城市增速也较高。东莞、贵阳的烟酒类商品零售额增速惊人,分别达到105.9%和100.5%,廊坊更是高达24.2倍。

东部沿海城市在服装鞋帽、化妆品、金银珠宝等升级类消费品方面,颇有些“财大气粗”。在已公布该项数据的重点城市中,共有4城服装鞋帽类商品零售额增速为正,分别是南通(15.8%)、无锡(7.6%)、厦门(7.6%)和宁波(0.8%)。

共有11城化妆品类商品零售额增速为正,分别是苏州(26.8%)、无锡(22.6%)、上海(21.9%)、绍兴(21%)、常州(15.8%)、西安(14%)、杭州(10.4%)、南昌(8.8%)、惠州(7.5%)、厦门(7.1%)、大连(5%),东部沿海城市独占9席。

共有7城金银珠宝类商品零售额增速为正,分别是厦门(45.9%)、上海(24%)、烟台(20.5%)、哈尔滨(16.2%)、广州(13%)、西安(9.8%)、昆明(8.9%),东部沿海城市占了4席。

疫情催生“宅经济”,大部分重点城市在体育娱乐用品、家电音像类用品和通讯器材类用品方面都呈现正增长。其中贵阳(1849.5%)、沈阳(69.7%)和天津(62.9%)体育娱乐用品类商品零售额增速超50%,珠海(234.6%)、苏州(68.3%)家电音像类商品零售额增速超50%,南昌(62%)通讯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增速超50%。

内陆城市汽车类商品增速较高。2020年,大部分公布了该项数据的重点城市汽车类商品增速为负,只有济南(7.4%)、重庆(6.8%)、兰州(6.1%)、合肥(5.9%)、烟台(5.2%)、青岛(3.6%)、厦门(2.6%)、无锡(2.4%)和大连(0.2%)增速为正。而增速高居前四的,均为内陆城市。

双循环新格局下,消费正变得越来越重要。新一轮的城市竞争,从某个侧面来讲也是消费的竞争。“十四五”规划纲要中,全面促进消费、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被重点提及。不过,促消费、扩内需是一场持久战,它归根结底需要这座城市及其消费者有稳定的收入预期、稳定的社保制度、健全的市场经济和较好的经济发展水平。道阻且长,行则将至。

参考资料:

[1] 各市统计局、官方报道

[2] 盘点2020|上海促消费,真精彩!上观

[3] 2020年贵阳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2188.26亿元.贵阳网

[4] 2020年南京大力推进新消费行动 社零总额实现正增长.商务部

[5] 经济内循环 五大消费新机遇浮出水面.付一夫